2021年,是不知道元宇宙、不谈元宇宙就感觉out了的一年。
这个原本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概念,在近几个月大火。
这场“火”一路从互联网行业“烧”到资本市场,然后蔓延到传媒行业。
有学界专家预言——元宇宙将成为媒体未来融合发展的“蓝海”。
也有媒体已宣布进军元宇宙。
元宇宙到底是啥?跟媒体有啥关系?如何布局?
带着这几个问题,11月下旬,《传媒茶话会》对话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广东省广播影视协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座教授赵随意;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立体影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甫;新华社研究院编辑、博士毛伟。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认为,“元宇宙即是对各项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全面融合、连接与重组,是互联网全要素有机融合的终极模式,是对于未来互联网全要素如何发展的一个终极‘远景图’”。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将元宇宙理解为综合了VR(虚拟现实)、XR(扩展现实)、AI(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技术形态。也可以将之理解为是集葫芦七兄弟能喷火、能蓄水等功能于一体,无所不能的金刚葫芦娃。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将元宇宙归纳为,它是一个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实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通俗的理解是,元宇宙是一种借助扩展现实技术为用户提供的沉浸式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中,现实的东西更加逼真传神,虚拟的东西更具想象空间。”广东省广播影视协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座教授赵随意告诉《传媒茶话会》。由此观之,借助VR头盔,如身临电影拍摄现场,感觉自己就是电影中的角色的观影体验是元宇宙的表现形式;利用全境相机等设备直播会议、赛事,用户可在小屏端第一时间以360°的视角观看、互动的VR新闻也是元宇宙的表现形式。“元宇宙没什么深不可测或者神秘,它就是加强版的虚拟现实。”新华社研究院编辑、博士毛伟讲道,它能几乎完美复制现实中的一切,人们能通过网络连接进去,全方位感知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里面有虚拟经济、安全、隐私、信任、责任等这些人类社会元素。从上述定义我们看到,元宇宙既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甚至存在于未来的理想媒介形态,也可以是一个离我们很近,已经具备应用场景的交互体验。
元宇宙火了以后,有一种声音认为,这存粹是炒作概念,更是资本炒作的工具。近一个多月,在资本市场,诞生了诸多元宇宙概念股,一些与元宇宙沾边,但没有成型产品的公司也受到资本追逐,股票大涨甚至翻了几倍。很多媒体对元宇宙的关注除了新闻报道以外,对元宇宙将如何影响传媒行业关注似乎并不高,并持观望态度。《传媒茶话会》询问了多家主流媒体的负责人,是否在元宇宙上会有动作,都得到了否定的反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安斌认为,“元宇宙”与传媒业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元宇宙“虚实结合”的特性,与传媒业存在广泛的交集,可以预期,“元宇宙”将成为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蓝海”。赵随意谈道,原宇宙的发展和媒体的融合发展密不可分,如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媒体中都具有广泛的运用,这些实践和运用将为布局元宇宙业务提供支撑和实践基础。
“这是一个‘小马过河’式的寓言。老牛告诉小马,水很浅,随便一踩就过去;松鼠告诉小马,水很深,会被淹死,不要轻易过。”谈道对元宇宙的认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立体影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甫告诉《传媒茶话会》,元宇宙带给传媒业最大的启示在于,媒体应该意识到,传播必须从平面、单向的传播,走向互动式、沉浸式的传播。后者应该是传媒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也是媒体表达的新样态和出口——有现场,融入音视频、360视角的立体传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谈道,元宇宙对未来网络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播模式、传播语态、传播形式以及传播观念等方面,以其多种技术叠加融合的作用机制,深刻变革传统的“点对点”“多对多”的传播形态,人在整个媒介系统中扮演着更加核心的角色。
据彭博行业研究预计,元宇宙相关业务的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2030年将快速扩张到15000亿美元。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截至11月29日,全国共有484家“元宇宙”相关企业,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273家。近期,浙江、湖南、广东、贵州等省份,也开始关注元宇宙相关产业发展,试图抢占发展先机。元宇宙热潮下,传媒行业也在跃跃欲试。湖南广电将探索搭建芒果“元宇宙”平台,全面参与未来传播形态竞争;据新京报传媒研究报道,新华社已经率先将“元宇宙”的相关技术应用到新闻报道;腾讯、爱奇艺等泛传媒平台纷纷从社交、视听的视角切入元宇宙。“元宇宙的入口可能更多的是游戏,通过VR、AR、XR等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链接,互联互通。”喻国明对《传媒茶话会》讲道,而传统媒介作为以内容为主的产业,实际上跟元宇宙隔着距离。但喻国明也指出,从产业布局的角度而言,的确需要将元宇宙纳入产业规划当中,因为它是媒体未来发展当中功能形成和价值落地的最重要方式。“元宇宙是一个大变革,需要大投资,更充满大风险。”沈阳建议,媒体是否要入局元宇宙,要根据自身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而定,如果有这方面的投入、技术基础和能力,且能够承担风险,可以尝试以组建实验室或示范工程的方式去试水。否则,不建议今年过多介入,可以再等等看看。毛伟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已被国内外媒体应用的新闻场景中,但没有真正形成气候,这跟受众的接受度和阅读习惯,以及硬件设施有很大关系。“新闻媒体最有效率的策略,就是用好现在元宇宙的‘战略等待期’,关注技术前沿但不必一拥而上,可以与技术公司合作尝试搭建一些元宇宙的新闻应用场景,在市场应用和受众反馈中不断调整、不断摸索,先探索一些成功的案例,之后再考虑元宇宙布局问题。”毛伟讲道。赵随意坚信,布局元宇宙是媒体发展的必要战略。他认为,媒体应高度重视VR、AR、XR等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元宇宙就是下一个风口,谁进入的早,谁就能“飞”起来。王甫也认为,元宇宙对传媒业生态带来变化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即使元宇宙还很远,它的理想状态,也许需要三五十年,甚至100年才能实现。但是新元素确实已出现了,传媒业已经有了元宇宙雏形,就要热情接纳,踏实做好。赵随意、王甫都认为,媒体可采取小投入试错,本着开放合作的理念试水元宇宙。会议报道、赛事直播、综艺节目是可尝试的领域。实际上,从早期的VR新闻,到近两年兴起的5G+4K+VR直播、虚拟主播,一些对技术进步感知敏感的媒体都在往立体、互动式、沉浸式传播发展。今年2月2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召开,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与技术公司合作,借助全景相机,对会议进行4K+5G+VR直播,第一时间以360°沉浸式视角传递会场动态。观众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视等多种终端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两会”盛况。虚拟主播也是近几年传统主流媒体推进互动传播,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举措。从总台虚拟主播“康晓辉”“小小撒”“朱小迅”,到湖南广电虚拟主播“小漾”,虚拟主播已逐渐从语音播报升级迭代为可与主持人互动,充当主持人助手。江苏卫视推出的“原创动漫形象舞台竞演节目”《2060》,甚至将舞台中央让位给虚拟偶像。黄楚新提醒媒体,需要注意到元宇宙本身的发展现状,警惕概念“炒作”与跟风发展,同时,要关注元宇宙目前所面临的技术伦理、产业风险等问题隐忧。立足于传媒发展的技术现状与现实需要,稳步激活元宇宙对传媒行业的内驱动力、发展潜力。喻国明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迄今为止,独著、合著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蓝皮书共38本,论文900余篇,迄今为止,在新闻传播学科的论文总被引文数居全国第一位。
沈阳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是横跨新闻传播、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三个专业的教授。近十个部委专委会专家,是多个二级学会副会长或秘书长。是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具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专家之一。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入选者,也是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
赵随意
赵随意,高级编辑,广东省广播影视协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座教授。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原总编辑,广东广播电视台原副总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广播电视优秀理论工作者”称号,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称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特聘专家,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广播电视移动传播研究2018突出贡献个人”荣誉。
王甫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原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立体影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金铎奖VR作品大赛评委。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之一。先后在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从事新闻报道和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制片人,《电视研究》副总编,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副馆长等职。
毛伟
毛伟,新华社研究院编辑。获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硕士学位,厦门大学软件工程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4TYPGQMY】获取授权